1. 专业简介
本专业隶属于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与运输工程系,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9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团队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团队队伍中,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人和校级科研团队1个,专任教师出国(境)访学比例超过20%。
1.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行控制、飞行区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信息系统、机场经营管理与航空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机场规划、运行控制与经营管理、场道养护和其他生产指挥调度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1.2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民航管理信息系统、机场运行、航空概论、交通运输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管制、机场安全、航空运输管理、航空法规、机场经营与管理、安全检测与防控、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机场工程基础、签派程序与方法、空中交通管理等。
1.3 专业主要实践环节
机场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训、机场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运筹学课程设计、机场运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机场运行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
1.4 员工毕业能力、从事工作
1.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航空公司、民用机场、民航管理部门、民航科研院所、民航企事业单位、其他交通部门以及生产管理部门,从事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机场规划与设计以及其他行业相关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等技术工作。毕业后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
2.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
3.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能够设计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场系统、进离场航班滑行或航站楼旅客进出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能够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0.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1.能够就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独立获取、消化及应用新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