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简介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工作原理、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飞行器制造、零件加工与装配、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常见的飞行器有: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于2017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共四个年级,6个班,200余名员工。
1.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我国民航和航空制造业大发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航空产业发展一线,掌握一定的飞机设备维修技术、民航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使用技术,具有一定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能够在航空公司、机场和飞机制造、维修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民用航空器的监测、诊断、维修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1.2专业主要课程
空气动力学、飞机腐蚀与防护、飞机性能、航空发动机、飞机电气系统、飞机结构与维修、飞机控制、现代航空维修工程学、飞机系统原理。
1.3专业主要实践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企业实习、飞机部件拆装与测试实习、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现代航空维修工程学课程设计、飞机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1.4员工毕业能力
本专业员工主要学习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材料学、飞机维修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航空机务维护和维修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进行飞机结构及系统预防性检查、维修与维护、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较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务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3.具有对于民用飞机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分析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4.具有飞机结构及系统检修工艺管理、工艺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具有飞机结构及系统维修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 专业情况
2.1 团队队伍
本专业隶属于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航空制造工程系,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1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团队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团队队伍中,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人和校级科研团队1个,专任教师出国(境)访学比例超过20%。
2.2 实验实践条件
学科特色:一是学科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航空产业实验实训基地”和“常州航空产业园”,对接地方特色产业,校地、校企融合,产学研互动。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徐州新沂棋盘通用机场、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新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了“航空特种制造技术”、“民航运输协同技术”和“飞行模拟与装备技术”等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二是本学科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果丰硕。
2.3 教学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该专业所属教师主持国家省市厅级及以上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多篇。